各地慈善动态2015年第29期

2016-01-06

 一、各地动态
孝感市2015年“慈善一日捐”募集善款171余万元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5】38号),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实施、公众参与、专业运作,鼓励支持与强化监管并重,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要求。10月中旬至11月底,在孝感市直单位开展了以“伸援手,救急难”为主题的2015年“慈善一日捐”活动,共募集捐款1716474.5元。今年参加捐赠的单位、个人明显多于往年,捐赠资金的数量是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最多的一年,涌现了许多捐赠先进单位和突出典型。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高度重视。一是下发文件进行部署。此次“一日捐”活动孝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10月9日,市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2015年“慈善一日捐”活动的通知》,动员全市社会力量积极投身“一日捐”活动,发挥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作用。二是召开会议狠抓落实。10月16日下午,孝感市政府与市直机关工委、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慈善总会联合召开了市直各一级单位负责人会议,市政府副秘书长黄祥文就落实市政府“慈善一日捐”活动进行了部署安排,提出了具体要求,保证了此次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三是督办通报,确保效果。市政府领导多次督查捐赠进展情况,市慈善总会分阶段将捐赠情况在慈善网、政府网上进行公示,确保了捐赠效果。
    二、各单位精心组织。市里部署安排之后,各单位十分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明确专人负责,确保“慈善一日捐”活动落到实处。孝感市卫生局所属单位较多,局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迅速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安排,层层发动捐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除局机关干部职工带头捐赠外,仅市中心医院捐款就达115957元。市教育局迅速将一日捐工作落实到各学校,利用晚上时间组织教师开展捐赠。湖北顺业农机有限公司在报纸上看到“慈善一日捐”的消息后,自发组织捐赠。这些单位对“慈善一日捐”所做的工作,为此次一日捐活动取得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孝感市直125个一级单位中,有123个单位开展了“慈善一日捐”活动。
    三、干部职工热心参与。孝感是一个以“孝”命名的中等城市,有着“扶贫济困、安老助残”的传统美德,今年一日捐活动以“伸援手,救急难”为主题,所募集的善款主要用于城乡低保对象的大病救助、“五保老人”临终关怀救助和特困对象的生活救助。各单位干部职工以这次“慈善一日捐”活动为契机,涌现了许多尽其所能,表达爱心的典型。孝感市城建委从单位领导到一般干部职工纷纷慷慨解囊,人人捐赠,不漏一人。孝感市财政局230名干部职工自发的按县级干部500元,科级干部300元,一般干部200元进行高额捐赠,共捐赠64130元。80多岁的高龄老人邓岳衡得知“慈善一日捐”的活动后,亲自到慈善总会捐款160元。
    四、驻孝部队大力支持。这次“慈善一日捐”活动驻孝部队踊跃参加。他们将一日捐活动作为军民共建、支持地方建设、关心困难群众的一项重要工作。据统计,驻孝部队共捐款391828.4元。95829部队闻讯孝感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后,部队首长率先捐款,机关干部慷慨解囊,基层连队官兵踊跃捐款,不到半个月时间捐赠资金达303083.4元。孝感市消防支队与地方接触最为紧密,他们最早组织开展捐赠活动。三江驻孝军代室虽然官兵人数不多,也捐款达10295元。71811部队虽然离城区较远,但热情很高,较短时间内筹集捐款60000元。展示了军民一家亲,爱心捐款解民难的一片真情。
“志愿者之城”深圳:每10个人就有1个志愿者
    日前,在广东省文明办举办的最美志愿者评选中,深圳志愿者叶丽芬和其他80多名志愿者一同获此殊荣。
    三十年如一日,叶丽芬始终坚持行走在志愿服务的公益路上,街道社区、企业工厂、春运车站……常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志愿服务30年,叶丽芬无偿服务社会时间累计3万多个小时。
    在深圳,像叶丽芬一样常年坚持开展志愿服务的“五星级义工”多达4566人。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120万人,平均每10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
    “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共青团深圳市委书记蔡颖表示,超过百万志愿者不求名利、默默奉献,铸就了一座城市的底蕴,刷新了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
    今年9月,“志愿深圳”微信城市服务频道试运行,深圳志愿服务正式迈入“互联网+”时代。以此为契机,“志愿者之城”建设动力强劲,阔步前行。
    全市注册志愿者超120万人
    8年前,来自湖南的姑娘向媛芬考入深圳大学。入校第二天,她就报名参加了学校的义工队,有了属于自己的“红马甲”。从深大毕业后,向媛芬放弃了在专业领域继续发展的机会,成为深圳首彩爱心慈善基金负责人。4年间,她先后组织一批批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到西藏、贵州、云南等地,为数千名儿童进行先天心脏病筛查和治疗。
    向媛芬的经历,是深圳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
    深圳的志愿服务起源于1989年。当年,深圳青年学院院长巫景钦和其他18位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从一部“为您服务”热线电话起步,成长为特区首批志愿者,深圳义工也由此开创了中国内地志愿服务的先河。
    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此后又诞生了全国第一个义工团体、全国第一名国际义工、全国第一部义工法规、国内第一个义工服务市长奖……
    “2011年,在大运会的契机之下,深圳的志愿者队伍迅速壮大,‘红马甲’为大运会赛事的成功举办贡献了重要力量,也成为大运赛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深圳团市委志愿者部部长李琼说。
    截至目前,深圳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120万人,并且以每天千人的速度增加,而在注册志愿者中,曾诞生出爱心大使丛飞、国际义工李泓霖这样的模范人物。还有更多默默无闻的普通市民,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服务精神,不断刷新这座城市的精神高度。
    从壮大志愿者队伍,到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当前,深圳志愿服务正经历从“量”到“质”的转型升级。深圳市义工联已推动环保、助残、助老等19个领域组建412支专业志愿者队伍,李琼说,“这些队伍都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在解决一些比较专业的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着深圳志愿服务专业化继续在全国领先”。
    让志愿服务融贯于日常生活
    85岁的深圳老人陆曼倩每周都要去做3天的志愿者,福田区新城市广场U站、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深圳市义工联办公室是她开展志愿服务的地方。从2006年算起,陆曼倩已经做了10年的志愿者。
    “相比每天打麻将,我更喜欢这样的生活。因为我想多了解一些新鲜的东西,感受这个城市每天的变化。”聊到志愿服务的经历,陆曼倩老人神采奕奕。
    深圳市民参与志愿服务高昂的热情,曾一度让志愿服务工作面临挑战:希望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太多,而服务岗位比较有限,志愿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信息没能及时打通。
    变化发生在2011年,这一年,深圳成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地,市委、市政府喊出了建设“志愿者之城”的目标。“深圳外来人口超过七成,在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亟须构建新的社会支持网络,而志愿服务正是其中的重要途径。”蔡颖表示。
    围绕建设“志愿者之城”的目标,深圳建立了“一城六化”的工作体系,即:制度化推进,让志愿服务成为常态;社会化动员,让志愿服务人人可为;专业化发展,让志愿服务更有质量;社区化服务,让志愿服务就在身边;信息化支撑,让志愿服务简而易行;国际化特色,让志愿服务引领潮流。
    李琼告诉记者,为杜绝志愿服务“一阵风”,形成一批稳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圳在全国率先推行志愿服务组织法人“无主管”直接登记,简化志愿者组织设立程序,建立“一星至五星”志愿者、“百名优秀志愿者”、“义工服务市长奖”等多层级的志愿者荣誉认证体系,以及志愿服务积分入户奖励政策等,充分调动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志愿服务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大活动、大事件中,更要融贯于日常生活”,李琼说,2013年,深圳出台《关于推动志愿服务社区化的意见》,真正做到让“志愿服务就在身边”。目前,深圳已建成社区U站183个,拥有1600多支社区志愿者队伍,社区志愿者超过40万人。
    深圳还坚持“志愿服务从娃娃抓起”,将参与志愿服务的门槛放宽至10周岁,同时推动志愿服务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市属高校全部开设志愿服务选修课,16所中小学试点《青少年志愿服务读本》课程化,很多中小学还组织建立了学生义工队,吸引了16.2万名青少年学生成为志愿者。
    完善的制度设计、优惠的政策支持加上来深圳建设者的热情,让志愿服务成为深圳特区一种全新的社会风尚。
    “志愿深圳”微信平台试运行
    家住福田区的湖北小伙子陶礼经常和朋友参加一些义工活动。过去,都是朋友有活动了通知他,而现在他发现,可以通过“志愿深圳”微信平台,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距离自己比较近的志愿活动。
    深圳市义工联合会副总干事肖鸣告诉记者,深圳在志愿服务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早,形成了“一证”、“一库”、“多终端”的智慧型“志愿者之城”信息化体系。
    “一证”即电子志愿者证,它集合了志愿服务、金融、保险、交通、医疗、旅游等9大功能于一体,真正做到“一卡在手,志愿服务无忧”,目前办理人数已经突破35万。“一库”即志愿服务数据库,它统一存储和管理120万多实名注册志愿者、9434个组织、3万多个项目信息,其强大的后台处理能力使得志愿服务信息“实时对接”成为可能。
    而“多终端”则包括“志愿深圳”微信公众号、手机二维码、移动POS机等不同应用。市民只需拿出手机动动手指,登录微信或直接扫描二维码,就可随时随地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作为“互联网+”时代深圳志愿服务建设的重要手段,“志愿深圳”于今年9月1日上线进驻微信城市服务频道开启试运行。
    “深圳是微信在全国第一个开启该服务功能的城市。”肖鸣说,深圳义工联希望借助微信强大的平台功能,将使今后深圳所有的义工活动都通过微信“志愿深圳”以及“志愿深圳”app网络平台来发布,所有的志愿者都可以在这上面根据自己的爱好、时间、远近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志愿服务活动,然后报名参加。
    据统计,当前“志愿深圳”总关注量突破12万,日均关注增量约200人,日均访问用户约4000人,日均点击量约6万,日点击量最高达24万,平均每天采用手机方式注册的新义工约100人,日均开展志愿服务项目500多个。肖鸣告诉记者,今后,深圳将形成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

二、优秀基金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脊梁工程专项基金启动
    12月16日,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北京国裕龙腾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佰仟金融共同发起的“脊梁工程专项基金”在京启动。北京国裕龙腾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和佰仟金融共同为脊梁工程专项基金捐款。
    启动仪式上,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副秘书长朱锡生作了项目介绍。脊梁工程项目计划建立全国范围的脊柱体检中心网络体系,联合各级地方组织和公益合作伙伴,将免费脊椎健康体检服务覆盖到全国的中小学生。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青少年健康数据档案和地方公益合作服务网络。此外,项目还计划搭建远程云医疗平台,让更多儿童能够从空军总医院等医疗机构的顶尖骨科专家团队受益。
    国裕集团董事长刘颋表示,儿童是中国未来的栋梁,他们的脊柱健康不容忽视。发起脊梁工程的初衷就是为了回应现实存在的问题,以互联网+公益等系列行动来推动脊梁工程的发展,改善我国儿童脊柱健康状况,为祖国的下一代保驾护航。”
    据悉,我国儿童脊柱侧弯症的发病率较高,并随着学业压力增大而有进一步增高的趋势,因此改善我国青少年脊柱健康刻不容缓。为此,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携手北京国裕龙腾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和佰仟金融,共同发起并设立脊梁工程专项基金,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展脊柱侧弯的防治宣讲、免费筛查和救助治疗,旨在唤起全社会对青少年脊柱病的认知,和对青少年脊柱健康的关注。

三、郑州新闻
我市首个EMBA爱心基金成立
    12月24日上午,由郑州慈善总会和郑州大学商学院共同主办的郑州大学EMBA爱心基金成立暨首次捐赠仪式在郑州大学大学路校区商学院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市领导、郑州慈善总会会长姚待献,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兴成,郑州大学商学院院长高友才等领导出席了此次仪式,同时参加仪式的还有郑州大学商学院EMBA的师生代表以及省会各大新闻媒体记者等。
    仪式上,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兴成在致辞中对大家表示欢迎并对学生们的爱心表示赞扬;市领导、郑州慈善总会会长姚待献代表郑州慈善总会向郑州大学商学院授予了EMBA爱心基金铜牌;EMBA爱心基金向郑州慈善总会捐赠首笔善款10万元,同时向12名来自郑州大学的困难学子捐赠了爱心助学金3万元;郑州大学EMBA爱心基金发起人之一、郑州大学EMBA学院学生陈华兴介绍了郑州大学EMBA爱心基金的章程和使命。
    市领导、郑州慈善总会会长姚待献高度肯定了此次郑州大学EMBA爱心基金的成立和捐助活动,他表示作为我市首家在大学中成立的爱心基金,EMBA爱心基金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作为一个汇集了河南地区商界精英人士的课程班,参加EMBA学习的企业家能够自发成立慈善爱心基金并主动帮助各类困难群体,姚待献会长对企业家们的热忱之心和大爱之举表示赞赏,他勉励企业家们在今后能够积极发扬慈善爱心精神,将郑州大学EMBA爱心基金做大做强做优做久,为全市各个高校做出良好的榜样。

四、平凡感动
“爱心爸爸”郑安宏:二十多年收养资助数百名孤贫儿童
    从“郑百万”到如今的“爱心爸爸”,辽宁省鞍山市63岁的个体户郑安宏,二十几年如一日靠摆摊卖水果赚钱,收养16名儿童、助养和资助了几百名孤、贫儿童,被誉为“爱心爸爸”。
    而他自己,却付出了妻子不理解以至家庭破裂、亲人离去、自己身患癌症等代价,但他无怨无悔,仍在奉献着爱心。
    为了孤贫儿 “富爸爸”变“穷爸爸”
    改革开放之初,郑安宏靠做水果批发生意勤劳致富,娶妻生女,有房有车,成了当地有名的“郑百万”。
    人生的转折始于1991年,老郑卖货时看见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在捡烂苹果吃;一问才知,这个叫大峰的孩子父母离异,没人管。老郑想起自己幼年丧母的不幸遭遇,把这个孩子带回了家。一个多月后大峰开始管老郑叫“爸”。从此,老郑遇到失去父母或被遗弃的孩子就收养,成为16个孤儿或单亲家庭孩子的“爹”。
    1998年10月的一个晚上,老郑在回家路上,听到墙角处有微弱的哭声,走近一看,是个婴儿。“我抱着救救这条小生命的想法,把孩子抱回家。孩子跟了我的姓氏,取名郑明恩。长到了4岁,我发现他不会数数,到医院一检查,鉴定是个智障儿。”老郑说,当时他也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甚至都把孩子送到了孤儿院,最后还是不忍心又接了回来。“所有的亲属都反对,妻子不堪重负,带着女儿离开了家。”老郑说。
    为了给小明恩治病,老郑带着孩子全国各地求医问药,几乎花掉了全部积蓄,甚至把自己的两套房子都卖了。筹集到的钱都花在这个智障儿身上,以至他现在和5个孩子只能在水果摊旁边租房子住。但令老郑欣慰的是,明恩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现在和正常孩子一样了,正在上小学五年级。”
    在老郑收养的孩子中,有爸爸被判重刑、妈妈离家出走的,有母亲得癌症去世、孩子被父亲遗弃的……各种情形不同但一样不幸的孩子,在老郑这里找到了生活的依靠,每天快乐地学习、生活着。这些孩子有的在上大学、有的上中专,有的读中学、小学,还有俩小的正在上幼儿园。
    而老郑唯一的经济来源是一个24小时营业的水果摊。
    癌症难以动摇献爱心
    为了让收养的孩子过得好些,他不分昼夜地忙碌,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使老郑过早地衰老。
    2009年年底老郑被确诊患了结肠癌,2010年1月在鞍山四院做了手术。了解到“爱心爸爸”的事迹,许多素不相识的市民来到医院看望老郑,为他捐款。老郑手术后,医院楼下小饭店店主——一对年轻夫妻,闻讯来到老郑的病床前,对他说:“你一天的三顿饭我们包了”。还有一些热心人跑到医院为他做义工,毫不嫌弃地为他端屎接尿……
    鞍山铁西区南华街道关工委干部何长岭告诉记者,老郑平时连去浴池洗澡的钱都不舍得花,但是给收养的孩子们花钱他舍得——小时候请保姆照顾孩子生活,长大了请老师给孩子补课……他哪个孩子都没少花钱,就是希望他们将来都能长大成人,有可以谋生的一技之长,立足社会。
    带动更多人献爱心
    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老郑的善举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身边人。他们聚拢在老郑的周围,共同为社会奉献着一份爱心。
    2007年老郑和所在的铁西南华街道社区共同发起创办的“爱苗基金”,专门资助特困家庭学生,他每月雷打不动地要往基金里捐1000元。
    2012年,郑安宏爱心团队在鞍山正式成立。到如今,爱心团队已经建立了49支分队,近2万人参与其中。
    2014年,郑安宏的水果超市盈利12万元,他拿出了10万元奉献社会。在鞍山市慈善总会、郑安宏爱心团队和各界人士的帮助下,郑安宏将这10万元捐赠给了从鞍山市各区县选取的500名贫困中小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也是在这一年,郑安宏爱心团队捐款达200余万元。
    2007年到2009年郑安宏连续3年当选“感动鞍山十大人物”;2009年被授予鞍山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13年当选辽宁省道德模范,同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当选中国好人;2015年成为辽宁省帮残助残先进人物。

五、慈善格言
    善良和谦虚是永远不应令人厌恶的两种品德。 ——史蒂文森

我要捐款我要求助
官方微信